草长莺飞季节里的一些事

三四月份,两件大事:一是吵架了,二是去咗Gym。其余都是小事。

草长莺飞季节,最近发生了不少事情,让我一一道来。

和屋企人吵架了

三月末其实和家里人爆发了一次近年最严重的争吵,好像也不是争吵,更贴切地说,是彼此在用非常暴力的方式在宣泄悲伤。那天其实还过得蛮不错,我和网友约见一起去看《你的颜色》,之后在麦麦快乐聊天,然后回家,晚上还看了《荧屏在发光》。就在还有二十分钟就看完的时候,接到电话。和家人聊天,在挂断前有一句非常普通的话,对方是笑着说的,我甚至也是嗯嗯笑着把电话挂断。

关于那句话,在情感上、理性上,我都自己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挂完电话突然立刻打开电脑网页上chatGpt登账号,非常不对劲手都在抖。手表的压力值在10:30-11:00的时候突破了本月最高。

找chatGpt聊也不是为了看它的答案。只是我需要一个可以全须全尾把整件事讲清楚的地方,SNS也好朋友也好,都无法让我从对话里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可能贬损我,可能贬损母亲的细节全部写出来。

那种感情现在回想起来,或许不是惊恐,而是……受伤。非常受伤。我一边和chatGpt讲一边毫无准备地在电脑前嚎啕大哭起来,甚至太大声了怕门外能听到就回房间哭了。其实比起哭,在那时我更想做的是喊。比起哭,喊是一个我更缺乏训练的技能。因为太伤心了,嚎啕大哭时喊叫比眼泪要多很多。

哭完之后想了很久还是给家人发了信息,这件事至今仍还在后悔,但等看到家人的信息之后就突然就冷静了。我想,如果有谁要用自己人生里的悲剧来伤害我,驯服我和得到我的爱的话。那我在主观上,在感情上是做不到的…而在客观上,我的身体的喊叫远比我的大脑反应还要快。我做不到,出于生理的痛苦,精神的痛苦。我做不到。

今年其实生活得很平静,这件事是这一年生活里最大的爆炸。

去做Gym啦

除了这事以外,三月份另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开始去健身房了!

我在“试图养成运动习惯”这件事上其实还是蛮持之以恒的,就是一直在尝试,但都没有稳定下来。居家健身器材里买过哑铃,也打过一段时间的健身环,有氧拳击和Just Dance都尝试过,其实这几样时至今日也还是会偶尔自发性地拿起,但都做不到“连续、稳定、有规律”地运动。

就在和家里人吵架的几天前,我去了几家健身房,因为看塔塔在Timeline上安利椭圆机就跑去试。试了两家体验卡之后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办了月卡,到今天差不多也要一个月了——做一件事,一个月后就是做了一个月了,这个理论诚不欺我。 cats

关于运动,其实到今天我都没有一个很具体的目标,非要说的话肯定希望自己更健康更Fit啦,但减到什么体重,练到什么程度——都还没有。这段时间里完全是一直遛狗式的锻炼,有多余的精力就消耗一下,没有也不勉强。我的精力值比较飘忽不定,今天多不代表明天多,连同运动想法一样,今天想练,不代表明天也想练,反之亦然。

这种精力起伏很随机的结果就是,对我来说,锻炼了一天赚一天,没锻炼就是今天不合适,没练就没练,也只是平常一天。听起来好像很懒散……但我确实是一个不会给自己上强度上压力的人,我真正做得好的那些事,没有一件是靠压力来完成的。

目前去健身房爬坡和椭圆机对我来说都还蛮开心好玩的!我去健身房这件事好像才第二天就已经直播给全部朋友,但是内心也不紧张,现阶段对三分钟热度这件事已经不会羞赧,因为我自觉已经在很多事情上都够长期主义了,如果没有坚持下来一般是这件事不太对。

所以即使健身环之类的东西闲置了,我也从未质问过自己为什么没有坚持,只会问这个运动留不住肯定哪里有问题。朕就是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人jpg

关于锻炼的时间安排

我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工作日想去就会去,周末就不去了。我经常午休时间去椭圆机,也尝试过给自己安排两天力量训练,但因为这个需要安排组数和动作,我还不太熟练,上午上班又没来得及思考,跟练也没找好视频,而午休时间又太短了——所以我总是慌里慌张的(?)!

就是,如果你安排够清楚,或者需要的思考时间不多,或者是开个你熟悉的视频放空脑袋跟连,那就很容易冷静高效地完成一项多组数的训练。但你一旦自乱阵脚!时间就会在不够用的基础上显得更加不够用了!所以后来午休我就只去椭圆机和爬坡了……这两项就完全不需要思考前摇,缺点也只是比较枯燥而已。

而工作日晚上视情况可能也会去健身房,但几率就比较小了,因为晚上要玩的东西比较多,时间经常会被看电影见朋友之类的活动劫持掉。但这样如果午休两天没去,一周锻炼就太有限了,所以也在思考,要不要在现在舒适有一点懒散的节奏上加一天周末来练一下。

午休锻炼这件事其实还蛮神奇的。我一直以为没有午睡跑去锻炼会很困,但一个月锻炼下来似乎还好,因为和傍晚下班那种“人生完了”的状态不同,上午工作完其实精力条还是够用来锻炼的。我一般早餐吃饱,中午先练后吃。虽然会出很多汗,但我的强度到不了那种浑身暴汗的程度(大多数人都不会吧!)练完擦干冷静一下就换衣服吹干头发,吃东西回公司。

午休去健身房这件事在心理上,莫名给了我一种逃课出去做自己的事的感觉……因为锻炼过了,所以回到了工位之后精神反而很亢奋,一般还要先精神抖擞地嘟两个小时锻炼思考自我鼓励。然后差不多该专心工作了才开始困(喂!)。

目前锻炼情况大概就是这样。这个阶段好像就是开开心心地去,不爱去就不去,虽然历经了一个清明假期休息,又因为痛经一周没去健身房,但目前来看25天也去了13次——训练强度多大另说,但只是频率来看也比以往多锻炼了不少,因为确定了去健身房这件事不太需要“痛苦地坚持”,所以也在考虑下个月找教练的事。

不过健身的事就先写到这里,希望下一次写到这个内容的我是一个更Fit的人啦。

看了些什么?

接下来就是娱乐板块了!经过数次战斗以后我终于给自己安上了最潮流的NeoDB短代码,之前不成功都是因为我Hugo版本的问题,感谢白石京师傅的教程! blobcatflower

(PS:博客还换了新背景,加了其他新装修和小东西!我就在这里敲敲打打!)

三月份我有蛮多感兴趣的电影,猫猫初步举证还有明天都看了,确实是一段幸福的院线时光。还在电影院里第一次看了《倩女幽魂》,虽然特效很五毛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同名的那首“人间路 / 美梦似路长”很好听了。去年在电影院看过徐克的《青蛇》,相比之下《倩女》的妖异风味就没有那么足,感觉更传统聊斋一点!

另外四月份本来还打算看看《猎狐行动》的,但后来看到小鹅说很难看,难看到连《摆渡人》的历史地位都提升了…… neocat_sweat 我就没去看了。


Cover Image
2025 年 02 月 28 日 看过
「 内容过长折叠 」 本来以为是苦大仇深的女人电影,但其实还好,确实有极其让人痛苦的地方(有数量不算少的家暴场景/家暴暗示容易trigger),但是我很喜欢,因为轻松好笑的地方真的很好笑,音乐也很好。在电影院看可能会好很多,就是明显有些场景大家一起蜷住脚趾头承受痛苦压力和焦虑(而且感觉得到导演的选择也是希望不要制造太多的焦虑虽然对我来说有部分适得其反了),而后半部分是真的很好笑,观众真的会一起笑出声来驱散这种恐惧和焦虑的程度。
非常喜欢女主角迪丽亚!就是那种,有自己的秘密的意大利女人,感觉姐有机会副业做杀手的话可能以她的谨慎和隐忍和冷酷可能这辈子都能不被抓到吧(擦汗)。

开头我就在想这个美国士兵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难道他真的能拿着枪去把丈夫杀了吗。等到他呆滞忧愁地站在咖啡店面前,然后迪丽亚裹着头巾满意地回家踩缝纫机了,我真的发出一声爆笑,真的觉得太妙了。今年频繁有“有些电影真的要在电影院看”的感受,因为忽然发现在电影院我更能届到一些极其诙谐幽默的微妙瞬间,一个人在屏幕前即使聚精会神也可能笑不出来……最喜欢的是那个礼拜天早上,竟然能听到非常微弱的鼓点,像女主角的心跳一样让人紧张。

看到老头鼠了的时候我真的有先高兴了一下然后感同身受的高度焦虑了(?干大事前血压先飙到220)然后看到她冷冷的“今天不行”观众真的发出忍不住的狂笑。好几次马上做到又失败大家都像那个爱尔兰伴郎视频一样(?就是那个wow!然后oh…那个(比划))然后迪丽亚招待客人“喝咖啡吗”和“挺好的纹丝不动”的地方也特别好笑……我真的觉得很幽默!

回来的时候一直在想电影里的家暴场景呈现和作用,还想到了一下《破地狱》里文叔那个角色。为什么我看破地狱很痛苦,不是因为争执看不起女人或者谁扇了谁一巴掌,而是吃饭时文叔生气后气氛冷到冰点的那幕,一句别吵了然后拍一下桌子或重重摔下筷子。那个画面非常接近我小时候恐惧的我爸,根本不需要打人或者动手,他只是心情不好坐在那里大家都只能噤声不敢说话。

《还有明天》的处理真的是女导演才能做到的那种,拍这些暴力画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同情女人吗,以后更加恐惧吗,憎恶施暴者吗。大部分家暴场景都被静音,我一直胆战心惊地等着一记像jump scare一样刺穿耳膜响亮耳光声,但这部直到最后都没有。电影早就有一万种方法呈现这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痛苦了。而这种处理,如此沉重的议题最后甚至用密集的笑点收尾…对我来说很驱散恐惧。至少最后离开影厅的时候不是带着恐惧离开。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24 日 看过
「 这是我近期最近最喜欢的一部! 」 叙事氛围、音乐都太好了,像Owen第一次看pink opaque一样看得好入迷……Owen穿着粉色裙子走到月亮下的那幕真的好喜欢……如果我也是那些美丽而强大的存在……在酒吧feeling like a psychic wound的演出和Owen看完pink opaque最后一集的反应都特别好。看完也痛苦地大哭了一场。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03 日 看过
朱迪·科默太好了,演得太有力了。但相比之下故事/剧本本身其实是没有那么好的。在雨夜里找计程车想去火车站那一段真的很有感染力…很悲伤。看完之后只是,好痛苦,好想离开。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07 日 看过
「 内容过长折叠 」 猫咪旅游奇幻故事!……要是真的有这么轻松就好了。整个片片都给我蛮强的无助感的,看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一切,猫猫睡觉的木屋被洪水淹没,站在巨大的猫塑像上孤立无援我就…焦虑…整个片节奏很好,规律地轻松一下然后忽然把你摁到水里。猫太小了而这一切实在太大了,某段遇到鲸鱼和猫在救生球上遇到地壳运动的部分都让人由心底产生恐怖和敬畏(太大了……),尤其地壳运动的部分,树冠从水下浮起,参天大树陡然暴露全部结构,谢谢像恐怖片已吓到(?)但说这些不是不好的意思,反而是我觉得做得很好的地方。除外还非常喜欢关于猫的部分,走着走着用屁股蹭一下雕像,被各种东西吓得瞪圆眼飞机耳,路过突然呕毛球磨爪子扑杀小光圈都特别可爱……还有淋湿之后整个瘦骨嶙峋特别可怜还丑丑的那个样子还有水下踩奶哎呀……猫……呜呜猫!!!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31 日 看过
Calum两次回看录像,和最后照片在他手肘边上渐渐显影的那个镜头都好伤心。仿佛一切欢乐时光在它发生时刻就已经成为一种回忆。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31 日 看过
周六一天飞速看完了第一季,特别喜欢莱农在背后抱着莉拉两个人一起看《小妇人》谈论未来和写作的画面,后来成长为少女的莉拉的形象实在是太好了,如此坚韧,疯狂和强硬。每每对马切洛露出那种不可一世的轻蔑的神态我都要在心里疯掉一下……只是费兰特给她(给她们)的命运实在是太残酷了。

PS:三四月份我还看了两季《秘密森林》和衍生剧《好或坏的东载》,还看了热点看了Adolescence看了善意的竞争看了正念谋杀 neocat_sweat 乱七八糟的就不贴上来了,就想问问自己哪来的时间啊!(唯一的安慰是很多都是在跑步机上看的。

读了些什么?

非常之久违地更新一下读书板块,就像运动一样,我对看书这件事的热情也忽起忽落,最近是热情比较高涨的时期。也因为我NeoDB的标记快要到整数了,所以我忽然涌起了冲KPI的念头(喂!)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11 日 读过
「 虽然是何韵诗,但这本内容很少又很贵不建议买……! 」 前半“看见世界”收录的何韵诗几篇讲稿还蛮有力量的,不知道有没有影像版。看参与且被影响的亲历者讲雨伞运动还是让人动容。但是后半本照顾自己就有点水了啦!(但因为是何韵诗又原谅了,讲勇敢要带上求知欲,结果忽然讲到在Google上搜到爱吃的酱的做法XD 好吧因为还挺萌的就溺爱了)。这部分最大的参考意义可能是何韵诗作为创作者的困难吧。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11 日 读过
写李维菁和假两件的这篇好可爱:年轻时在小报上注意到的作家,往后还会在意她的看法,她讲不喜欢假两件。后面工作场合要碰到,会神经兮兮想,明天有李维菁,所以不穿假两件。“对有好感的人,会有无意义宠溺的倾向”。喜欢最后和阿嬷一起喝咖啡、阿嬷教认钟和吹泡泡的部分,从送给朋友钞票写到小时离家出走的出路,从水果刀和蓝裙子写自杀倾向,这些事大概对张亦绚来说像身上肢体一样自然。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12 日 读过
虽然讨论的是性的暴力,但属于是那种读完很轻快很开心的小说(张亦绚也真的是存在就让我觉得很快乐很感激的作家),写得特别好玩,看的过程里会为一些表达爆笑出声(复杂二代、张女士对不穿鞋的纠结)。也几乎没有读过人这样写少女的性,甚至儿童的性,这种像儿童的腰和儿童人权一样…成人不去看就不存在的东西。本来有蛮多想讲的,但读完附记的信又觉得已经被其他读者说完了,非常印象深刻的都是几个关于性资源(权力高低/强弱)落差的部分。还非常喜欢后记那个买面包的故事。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16 日 读过
前半本和拍电影的部分好看。到最后审讯时的反问:“为什么革命者惧怕革命者?难道我们大家不都是同志?”和对话:“这就是,我们既已掌权,就用不着法国人或美国人玩弄我们,我们可自己玩弄自己,而且玩弄得毫不逊色。”看得很痛苦。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21 日 读过
「 不喜欢所以折叠一下 」 特别不喜欢…写动物的视角可能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太爱给动物行为附以人类的主观理解……但是明明知道可以绝育,明明知道可以减轻动物生育的痛苦,这时候又要去理解动物的天性了。虽然知道是时代地域观念上的局限,也知道作者其实对待自己的猫还是关爱和照料的,但是…读到这么多杀猫的场景和描写,看到作者家的猫从阳台跌落死亡,又或被车撞伤,还有一窝一窝地生猫又把小猫送走甚至杀掉,我就觉得…好痛苦。好想说,天哪,动物给人带来正向感情时用写人的方式去写和理解,而动物给人带来痛苦感情时就这样又回到了“家畜”的地位…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26 日 读过
写得非常好读。作者尝试了无数办法自我疗愈而所有好像都回到原点,尝试用代际的族裔的性别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创伤,无数次回溯后甚至已无感和无知觉,但它的存在依然personal, pervasive and permanent。第一次接触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概念。读到童年创伤令女性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提高到80%的时候真的好难受…就是那种,都这样了你还要来掺合一脚?的淡淡的无奈。
最喜欢的是结尾关于Covid的一章,世界正在崩塌而她反而没有失控,PTSD反而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因为写得很清晰,就是那种真正夹叙夹议,“故事线”(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脉络清晰,辅以很多作者本人的阅读、了解和探索过程。太好读了一天就读完了……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26 日 读过
非常悲伤的、对母亲过去的追问史。“哥哥的妻子告诉我那个家族大秘密,是为了解释我母亲的精神疾病,仿佛她的过去本身就是答案,而非问题”。非常敬佩作者从十五岁开始就在试图找出真正的答案。
最喜欢的黑莓女士、蘑菇女士章节,还有最后做鲜明太子鱼的部分。
PS:总觉得翻译让这本书很失色。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28 日 读过
「 同作者其实还读了《我该走了吗?》,但更喜欢这本。 」 确实出于对作者本人的好奇翻开了这一本。在想人们责备她,责备她没有让两个孩子活在“热气腾腾的家庭氛围”里时,她写母亲与自己已死的孩子对话:“Mommy, you know that’s a cliché.” “What if life could be saved by clichés? What if life must be lived by clichés?” 是否也存在一种可能是孩子率先选择了拒绝这样的生活而投身于哲思?人们是否无法想象一个有着自由意志选择自己死亡的孩子,也有着自由意志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

读完觉得非常喜欢。很悲伤而又很好:“You’re a good mother.” “Not good enough to make you stay, I thought.” 喜欢讨论forever、nostalgic和settle的几处对话。
Cover Image
2025 年 04 月 08 日 读过
「 可能trigger并且有太多私人的感情 」 有着跨性别孩子的母亲的视角,叙事看得心碎,也可以想象在一些人眼里的“动人”。但只给我带来了简直量身定做的trigger,没有办法很客观冷静地读下去。
即使故事里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但我还是难以理解“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到底为什么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这样一种惊天动地的悲剧和打击,“不一样”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母亲电话里对我说过为什么别人家都可以幸福而我们家却是这样,为什么不一样是这么难以承受的压力,我始终,始终难以共情。是否人到了父母的年纪就会丧失过去所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勇气而转而追求一种同质的幸福。如果这种爱只足够支撑到我和别人一样,而不能支撑到我和别人不一样,那我就不要这样的爱。叙事里的“心碎”和“动人”在现实里更有可能转变为一种以脆弱和爱为名的胁迫,难道说为了你的心碎,这一辈子我都不要做我自己了吗?
看完只觉得太痛苦了,感受到多少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有多少的控诉。
Cover Image
2025 年 04 月 11 日 读过
「 折叠一下 」 看得不安又伤心…全书充斥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惨剧。搜查《古兰经》、教长被迫跳《小苹果》,作者离开中国以后亲友的遭遇都令人非常痛苦。
Cover Image
2025 年 04 月 07 日 读过
很好的入门读物,形式也循序渐进写得很好,但依然不能说看明白了。到政治体制讲行政权部分的时候有种回到课堂的感觉。
Cover Image
2025 年 04 月 10 日 读过
在美苗族民族志,打开前没有很高期待,但写得特别好于是一口气读完,读的过程中有纠结有生气也有“怎么能这么做”的不解。“然而我开始相信,她的人生不是毁于败血性休克或者不遵循医嘱的父母,而是跨文化误解”。关于“要命还是要灵魂”,印象最深的是临近结尾医生说的:“你必须为最脆弱的人争取利益,这种情况下这人就是孩子,孩子的利益比父母的信仰重要。假如她死了,她就没有机会在二十年后决定接受还是背离父母的信仰”。
看到两边的误解,西方医生怀疑苗族人会吃掉自己的胎盘,苗族人对西方医生可能会吃掉自己身上切下来的器官。心里大叫了一下……

还有其他?

三月份还去看了鼎鼎大名的:

Cover Image
2025 年 03 月 16 日 看过
第555场广东艺术剧院(下次真的要绕开这家剧院)。
整体还蛮好看的,很多地方很好笑很热闹但看完有点晕(人不多但话太密了晕吵架)印象最深的台词基本都是夏小山的(这人物太萌太好笑了一点):你不肯给蒋公面子……却肯领蒋公的人情?

看完觉得时先生的人物设计得很好,两次秘密的揭露都让他更立体(一次是帮忙,一次是“你投了反对票!”)偏执下是有私心,推诿背后又是“他杀了我学生”,酒后时太太的出场,几乎要把他剥到体无完肤的最后一层。比较喜欢的戏是夏小山提出他去说书的事(还有“什么时候学会的血口喷人”,真的提供了太多搞笑时刻!)。

没有字幕的一场,有些地方读字困难,但完全理解大家为什么喜欢。

剧院太冷了看完蒋面之后我回到家头痛了一周末 neocat_sweat 下回真的不去这家剧院了!

其实三四月份还和朋友线上观影了一季《夜访吸血鬼》,虽然看过一遍了但重温有了新感受,和朋友一起线上看剧也带来很多好玩好笑的感受。不过再写这篇就太长了,下次再说!

PS:突然着急忙慌更新月记,是因为我快被《博德之门3》吸走了!现在不写四月恐怕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