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病,一个人

我想无论是寂寞,生病,还是小腿抽筋,都各自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连医保都能搞懂的我,想必不会再被这些问题难倒。

上个月末某天,我和同事冒着大雨出去吃晚饭,本想着这点雨量我已经见惯,裤腿也没挽撑着把破伞就出去了,吃完饭回来雨势越来越大,又是冒着大雨回来继续工,鞋袜和半条裤子湿透着吹空调。

当晚回到家时心中已经有了不祥预感,亡羊补牢地端了热水泡脚。而隔天仍旧头疼脑热,连着几天夜里觉得很冷,难眠,很伤心,并感到孤单和很寂寞。白天鼻涕不止头昏沉,关了空调裹着棉被仍然打冷战。缓慢确定我是生病了,同家人讲述症状,那几晚八九不离十是在发烧。

两周过去,我已经恢复健康。但那几个晚上遗留下的问题依然困扰我——

一个人的话,生病了要怎么办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想这件事实在是太危险又太重要了,于是我决定写下(也许只适用于我自己的)指南。

首先,如果死了呢?

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我死了呢?

我本来以为我死了会是很棘手跟麻烦的事情,但不久前观察同事迟到,发现迟到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一定会有同事给你打电话看你是没醒还是在路上,现代文明也就这点好,人死了可能没人发现,但人不上班一定会被发现。工作令我的出没时间变得很规律,我估计迟到超过三个小时左右同事就会开始猜测我是不是死了。

死了归死了,那么同事怎么去确定我死了?我从没有告诉过同事我具体的住址,目前全球知道我详细住址的人只有个位数,但在入职信息表中填过我的详细地址,所以想确定我死了没有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大家是上班神秘客的话,最好还是稍微留一手,让同事能报警给你收尸。

我想发现了尸体之后的流程就比较标准化了,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就不由我这个外行人赘述了。关于财产和我柜子里精美的小垃圾们究竟怎么安置,未来写遗嘱时再详细分配。

那么,先多喝热水吧!

如果没有死掉,事情就简单很多。在还不清楚是什么情况的时候,只要不是流血事件,先多喝热水总是没有问题的。我的友友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1. 首先保证一直有温水喝(实在不行就用微波炉加热冷白开(?)
  2. 把药和手机放在离床最近的地方
  3. 盖好被子呼呼大睡两天基本就可以了

水源问题对我来讲非常严肃,因为我住的房子是Loft类型,睡觉在楼上,烧水壶在楼下,好几个夜里我像蜥蜴一样手脚并用爬下楼喝水,因为头晕很困所以险些摔倒,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我如此决定:如果还有下次的话,要么把水壶带上来,要么把被子枕头带下去睡。

也有友友建议在床边摆能用脚推过来的小推车,放药品和饼干,防止无法动弹或烧到脱水无力的情况发生。

“什么,难道还要吃药?!”

你在想什么啊?光喝水当然好不了啦!(╯▔皿▔)╯

这次生病我靠着从学校带回来的药品把感冒吃好了,实话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药,那一堆药要么是家人寄给我的要么是之前看病时开回来的。把毫无必要的痛苦拖延好几天后,经过家人的远程指导我才开始吃药,吃了才两次就差不多好了,之前以为睡一觉就好拖了好久的我简直像傻子(?

病好之后,我重新开始盘点我的药箱,把过期药丢了七七八八,大概知道了现有的药对应的症状:发烧,感冒,过敏,牙疼,肚子疼,口腔溃疡。那么下一次生病的时候我至少不会那么慌里慌张了。Wiki How中也写道:在家中备好温度计、退烧药和止痛药(比如布洛芬)、减充血剂和止咳糖浆。

吃药这件事情,我大概知道需要非常谨慎和遵循医嘱,但在操作当中我基本比较偷懒:

  1. 研究下说明书跟我的病情是否吻合
  2. 看一下日期没有超过今天
  3. (选做)确认不久前吃过饭/摄入过碳水,搜索一下“XX(药名)有没有忌口”
  4. 掰两片药和水吞下,盖好被子困觉~

如果到了常规药解决不了的病情,那么就该去看医生了。医生总会有办法的!

在看医生之前,我要做些什么?

这是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医保卡,环保袋,要不要带上另一个人?

使用医保,成为大人

我生活二十余年从来没有搞清楚过医保问题,活得像笔糊涂账一样,从来没有报销过哪怕一次。在我读书的时候,印象中从来没有用到过学生医保,几次去医院都是拔牙无法报销,其余时候因为根本不知道学生医保怎么用,看完病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能报销。

工作以后开始交职工医保,我才大概知道了这个东西的严重性——这个东西是从我的工资里面划出去的!学生医保和职工医保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总算大致知道了医保是怎么用的,我们今天就来详解一下——也不知道对不对,先把功课做了!

现阶段医保分为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公司交了一部分医保,大部分去向是统筹账户,而个人缴纳的医保则在个人账户。

首先,绝大部分写了是医保定点的医院和药店,都可以刷个人账户的余额。

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因为其本身就是工资的一部分,所以相当于从去年的羽绒服口袋里掏出一百块钱去看病,花的是自己的钱,但像没花钱(?)看起来我赢了,但其实我没赢(??

而用统筹账户里的钱去看病,才比较符合我对 “用医保报销” 的认知:这部分钱来自公司给我交的大头,以及医保池子里其他人的钱。一张账单中,应该有相当一定比例的钱是可以从统筹账户中报销的,而剩下比例无法报销,则可以再用个人账户的余额支付。

现阶段我所在城市,只要在交社保,每人每年就能使用7200元统筹账户里的钱。今年如果没有使用完,也是没有办法积累到明年的。但究竟要怎么样才能使用上统筹账户的钱报销呢?在学习之后我才了解到:

  1. 医院分为综合型和专科医院,专科医院比如口腔医院,看完病是可以直接用统筹账户报销的。
  2. 而综合医院,比如某某人民医院,是只有自己在医保平台上设置了自己的定点医院,才可以用统筹账户报销。
  3. 那么怎么做呢?我需要在医保有关的平台(比如微信上的“医疗健康”)先设定好这三家医院,规模分为小点、大点和中医院:小的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一家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以及一家中医院。别担心,它会根据距离给你医院的列表和规模的。
  4. 后续看病直接去这三家医院/专科医院,告诉对方刷统筹账户,直接刷码(我似乎没有实体的医保卡)。

关于报销比例,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最关键的知识点是:越小的门诊报销比例越高。

医院类型 门诊报销比例 住院报销比例
一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etc) 80% 90%-95%
二级医院 65% 85%-89.5%
三级医院 65% 80%
专科医院 65% -

具体选择定点医院的操作在各种社交平台上都能搜到手把手教的攻略,在选择定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家半径20米内有药店,600米有社区卫生中心,1公里左右有综合医院。这令我感到非常安心。

我是直接按距离远近选择的定点,没有非常专门选择哪家有名的三甲医院。因为我大概可以也理解设定这种定点背后的逻辑,其实正常人多数情况下生病在普通的医院就能解决,比如上两周我的发烧和感冒,专门去大医院挂号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在问题不大的情况下,直奔离自己最近的医院里挂号看病开药倒是属于正常逻辑。

总而言之,设定好定点的医院,大概知道医院都在哪里,就已经做到健康的时候可以做的大部分功课了!很简单吧,笨蛋也可以学会!

做完这一切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大人了!(?

要不要带上另一个人呢?

我本想谈论“看医生之前要不要带上另一个人”这个问题,但先说一些别的。

我常感到独居者是非常脆弱的群体,之前读《无缘社会》时有非常多独居者死亡的案例,缘是人和人之间的纽带,我有家人和至亲,超过一周联系不上,至少有人会来确认我的情况。我参加工作,交往同事,和人们产生关联,于是当我死的时候,至少他们会很快发现。可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这些关联仍不够强烈,我的家人和好友都离得很远,线上的交流也不多,我的同事不知道我具体住在哪里,我没有与人非常亲近,连和邻居都只有过一面之缘。

这样是不够的,这样是不够的,八方六土大,我同这个世界的关联很浅,但我并没有去做得更多。

这次生病的时候,我一度感到非常伤心:为什么呢?没有同居的室友,没有浪漫关系存在,为什么我会是一个人住呢?

那是非常感性的念头,因为这样去疑问的时候我只是非常委屈与寂寞,而并没有在思考一个答案。如今我可以分辨,这样的念头很狡猾。仅仅因为虚弱,才想到要去与人亲近,这是非常狡猾的做派。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我是独居的那种人,所以我才会一个人住。

虚弱之中,我想走更近的路,可生活中增加一个人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我有与人亲近的愿望,有和人们增加缘分的心愿:我很寂寞,我有从世界中失去坐标的恐惧。而我没有做得更多,原因只有一个:我现在只能做到这样。

非要说这一年中,有什么问题真正拷问着我,那或许是:我想要知道,人生是否真的必须如此寂寞,我是否真的必须如此寂寞。而它的答案同样拷问我:人真的不能用增加痛苦的方式减少痛苦。

现下我健康,安全,体温正常。拷问之外,唯一令我安心的是,我解决问题,我解决过很多问题。我想无论是寂寞,生病,还是小腿抽筋,都各自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连医保都能搞懂的我,想必不会再被这些问题难倒。

另一个人,那是谁?

上述的思虑归置一边。人仍旧应该与人保持联系,独居意味着一定的脆弱,但并不代表社会关系全无,我们仍可以在现有的关系中建立起抗风险的网络。这是我的想法:

  1. 在所在城市中,无论是上司、同事、朋友还是房东,至少有一位能安心给出住址,让对方进入家中的人。只有微信是不够的,和对方交换电话号码,设置备注。在无法顺利移动的状态,至少能够用语音助手拨出去。
  2. 行动能力很差或者实在没有办法找到人一起做需要人陪同的手术时,网购平台可以找到陪诊服务。
  3. 向不那么熟悉但看起来可靠的人求助也是可以的。
  4. 先认识一下邻居。

不知是去年还是前年,我起了一个博客草稿,但没能最终写完,关于感觉身体像过了保修期一样越来越不好用:我发现自己膝盖弯曲出现异响,内部零件也不太好用,重力似乎额外做功,爬两步楼梯就气喘吁吁,眼睛虽然还看得见,但已经快用成75新了。

没有写完的原因是,我其实除了多吃点维生素以外,并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常识性的内容我尽管清楚:生病就去看医生,多晒太阳多走路,没事别翘二郎腿。但似乎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更多我并不知道的知识存在。

这篇指南写到这里就要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因为我正在加急追赶某体育生漫画,也因为我自己的社会化程度都很浅,自己都还在学习当中,根本无法给出好的方案,写这样外行又二流的内容别人看了都要发笑啦。不过关于如何健康,如何安全地生活,我仍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能够胸有成竹地谈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