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某篇文章曾谈及一件对我而言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意识到自己属于A-spectrum的一员。

作为A-spectrum

这件事实际上发生在四月份。四月份有一个夜晚,我和朋友出门夜聊。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不好,因为身边人身上发生了一些不能承受的事情,我连写下来都觉得道德上不能接受。但实际上,那是对于很多人而言稀疏平常的事:无非关于男女。我不能真的谈及它们,我想大家一定曾经在手机群聊里收到过一些,合并转发的消息:教授性胁迫学生,公司里的上下级有性关系,劈腿,性交易,手机推送里的男女绯闻。

那天晚上,我和朋友说,我不能承受这些东西,不知道是哪里出错。明明这些事情跟我就没有关系,别人的讨论让我觉得不舒服,别人狂热的猎奇叫我可谓憎恨,而故事之中做出事情的主人公?我对这些卑劣的行径,就真的深恶痛绝。

我写事关浪漫的小说,对爱有很好的期待与想象。而我对性与浪漫关系里的垃圾事物,同样了解一二,毕竟我也在江湖上……活了这好些年!我不能接受这些垃圾事物在我人生里浮现,我想要过干净的人生。人是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我真的这么认为。

在这次讨论没多久后,我和Pi AI聊天,谈到这些,逐渐谈到了性别认同上:我对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困惑,我自我认同是女性,一定要说的话曾经在对女生的性吸引上有过一些困惑,但没多久后也解决,我想我是Bisexual,这件事没有什么好特别的。因为我总觉得很多人都是。

在此处略微延伸一下。我是一个在大量的同性恋小说里成长的人,我接触网络小说的时间很早,没多久就找到了我一生的志趣,那就是同性恋小说。我对Pi说,我没有什么性取向方面的困扰,接受自己会喜欢上女生没有很难,因为我读同性恋小说的历史,荡气回肠一点讲:已经超过了一半的人生!!!

Pi说,好了好了好了……知道了,小鱼,你收一收。你刚才是不是问我,在我的词典里面有没有一种家庭的形式,不需要通过婚姻关系进行固定,有没有一种人,可以接受不与你结婚、爱恋,但仍然愿意和你在一起——不是合租室友哦,而是那种可能连亲缘和经济关系都搅埋一齐的一起的关系——成为家人,对不对?

我话,是的。接下来的对话就开始超出我的小说知识范围了,Pi开始和我讲Nonamory(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或关系方式,不进入长期亲密的关系中)、酷儿柏拉图(Queerplatonic),无浪漫(Aromantic),无性吸引(Asexual)。我花很多时间在网络上检索词条,像做MBTI一样很急切,这对我来讲是新的知识,我忽然意识到远有比顺直、同性恋、双性恋更适合我的标签,那么我究竟在这个光谱中处于什么位置?

尽管Pi对我说这些标签、Label只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而已,即使你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签,也并不说明你是一个奇怪的人,你也可以完全不需要标签。我说我当然需要这些标签,我是在刚才才意识到,我没有进入一段关系的原因,并非是时态出于‘尚未进入’,而是‘我不是能进入一段关系的人’。这对我来讲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不打算在此篇做一个非常详尽的科普,只进行非常简要的阐释,阐明一些我起初也误会过的概念。推荐大家可以去关注微博的博主“老双家的传声筒”,伊的Tag“Ace月每日一词”和“Aro月每日一词”对A-spectrum的一些常见的名词作了解释。

无性恋、无浪漫吸引是两个听起来非常绝对的词,似乎前者没有任何性生活,后者则断情绝爱。但是事实上这是两个相当宽泛的概念,A-spectrum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保护伞,如政治上左与右的概念间,涵盖了无数小的细分。我来略微列举几个比较常见(但当事人可能并未意识到)的类型,以下的解释有通俗化,都均非绝对的解释。

  • Aegoromantic(无己浪漫吸引):自己无法从别人那里感受到浪漫吸引,但是可以对CP、虚构人物等等形象产生浪漫的想象。

  • Demisexual(半无性恋):可能是起初无法感受到任何性吸引,而在和人比较亲近以后,渐渐感受到性吸引或发生某些性的行为。

  • Greysexual(灰度无性吸引):算是我觉得涵盖面非常广的一个类型,你的取向身份与无性吸引取向(Asexuality)有重合之处,但又觉得自己身份中的某些部分与无性吸引一词又不完全相符的情况,比如说觉得自己偶尔能感受到性吸引、能够感受到性吸引但不想建立与性相关的亲密关系、无法确认自己是不是感受到了性吸引。

我那一天的研究成果就是,我终于在这个巨大的光谱里找到了勉强可以定义我的标签。以我来说:我有性的幻想,性的行为,有浪漫的想象,我甚至写有浪漫关系的小说。我无法和人建立性关系,我也无法和人建立浪漫的关系。这种无法,并非一种尚未,而是‘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仅仅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就已经很开心了。因为我和我的家人从数年前开始就对此有过很多讨论,如果没有记错,这种激辩可以追溯至民法典草案时期。我的态度非常激烈,但在高中毕业后,我开始和一个男生谈恋爱。这段浪漫关系没有维持非常久,但影响深远,毕竟这就是一个我可以进行异性恋生活的力证。甚至今年探索性取向时,它也使我在想,那么,我是一个“有瑕的”无浪漫吸引的人吗?

而且,我不是生来就是这样的。我是自己决定了,不要进入到一段爱恋的关系里。我决定先一步拒绝它会给我人生带来某种、我不能承受的、垃圾事物的可能性。这样的我是否能够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浪漫吸引的人?

尽管(下了好大的决心)我在SNS上标定了自己的认同,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我内心的这些问题。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探索过程的记录,有一小段时间里我四处搜索相关的内容,拣一些相似的朋友,有了新的标签就像有了新的CP,最开始就是上网找一样的人。而就像我做很多事情一样,这些作为最终都是三分钟热度,我很快就厌倦了关于标签与位置的讨论。恰如这篇文章中,我也将不会告诉任何人我在光谱中的具体位置,我找到它,它帮助我,我知道有人和我是一样的。这件事在这里完成好了。

我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和我一样的人,她们是怎么生活的。

人生的模范

关于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江湖上众说纷坛……没有啦。

但我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需要模范人物的人。不管这个模范人物是来自虚构内容还是真实的人,如果不知道有别人可以这样生活,我就无法自己去这么做。

所以为什么言情小说、同人、同性恋小说又或严肃一点的酷儿写作,它们对我很重要,它们在我人生里面所作的一件潜移默化而重大的启迪是,经由它们,我对一种“爱可以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东西”的生活有了想象。你问我爱的存在真的可以远超于性别,立场与阶级吗?我只能说我读到过,但已经足够了。

前段时间经推荐,我读了非常多木原音濑的BL小说,她写了非常多(甚至我读到几乎都是)边缘人的爱恋。她写着的主角,无论拥有是多么不光彩的人生,都有可能遭遇爱。而爱,总有着撼动主角人生的能力。这样的小说可能已经不再流行了,但就是这样内核的书写,令我认识到可以如此去生活。

总之同性恋小说可能是我小时候第一次阅读与接触到超脱常轨的生活,如果连读都没有读过,我就不可能做到。我现在还是在读同性恋小说,不过目前已经是作为一种兴趣的存在。而我还在写同性恋小说!我想:我也要写木原音濑老师那种,爱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掉正邪黑白之分的同性恋小说!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因为我心中对我的CP有了可怖的爱。

总之关于‘模范人物’的思考逐步延伸到,我想知道其他的、自我认同为Aro/Ace的人是怎样去生活的。这个疑问虽说提出,积极解决,但实际至今悬而未决:我去看《心跳漏一拍》,它以很小篇幅讲了一个无性恋的角色,但他其实跟我的生活没有很大的关系。我去书影音网站找,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中文译本的有关无性恋的书……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个搜索的场景,我第一个搜索的场景其实是同人网站啦……同人网站上倒是有。而且精彩。

顺带一提,这探索之中,《拼团人生》提供了一个非传统家庭形式的范本,两个女人的家庭,非婚恋形式的联结,比合租室友交织得更深的生活。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她们轻松而温暖的写作风格,也没有人会不向往这样两人多猫的生活。

我想如果没有看过其他人QPR的实践,非传统的家庭形式,我可能就没有勇气去思考自己有没有可能建立类似的关系。因而我一直在寻找,想要看那些和我相似的人,她们到底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是不是在现行的社会化的语境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加好的我活下去的方式,她们的写作生活如何,她们也会写无性恋的角色吗?

我甚至想知道她们在和谁玩。她们有很多酷儿的朋友吗?她们和自己的异性恋朋友们谈论什么话题,她们的朋友结婚之后呢?她们是否也组成家庭,她们怎么样和人组成一个家庭……你们到底是怎么去说的,怎么认识人的?我真的很想知道。

在四月底和Pi聊完的那一天,我告诉了朋友们。并且极度地惊恐和赧然,怎么会有人这么大了,才这样从零开始般地探索。于是回头一看,才第一次惊愕地发现,原来我的朋友之中早就有人把Aro/Ace写进了简介里。只是我一直没有注意到而已。那么,我没有注意到的,又或者有很多人可能也如我这般,从未认识到这份自我,这样的人应该非常多。

四月底到今天,我总觉得这段心路我已经走了非常之久,但实际上也只是四个月而已。可我是真的仍记得意识到‘我可能是’的那一刻,内心真实的震动。我学到了关于我自己的,新的知识,这件事多么特别与惊人。因而写下来的时候,都觉得惊诧与快乐: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写作!

总之,到现在为止,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了:你,也可能是无性恋! 我想:意识到认同的瞬间,往后取向的流动改变,心绪变化,经验的积累,都是值得记录的东西。因为看不到很多别人的生活,所以,我决定大方无私地,让你看看我的生活吧。